top of page
  • Statecraft Tech

用區塊鏈將海洋廢塑料變寶藏! 塑料銀行解決環保與貧困問題


摘要 | 塑膠污染地球是人所共知,不過Plastic Bank卻把神憎鬼厭的廢膠變成社創商機,在發展中國家設立收集站,以比市價高的回收價與當地居民互惠互利。除了現金外,塑膠積分可以兌換食物、Wi-Fi無線熱點、日用品及服務等,甚至為子女交學費。企業更與IBM合作,開展利用區塊鏈(Blockchain)保安技術運作的貨幣,加上專用手機應用程式內的電子錢包,為收入微薄、未必符合傳統銀行開戶條件的人,提供安全可靠的理財方案。

圖片來源:Statecraft

【文章來源:blockchain-council/作者:blockchain-councilstartupbeat

塑膠污染地球是人所共知,不過Plastic Bank卻把神憎鬼厭的廢膠變成社創商機,在發展中國家設立收集站,以比市價高的回收價與當地居民互惠互利。除了現金外,塑膠積分可以兌換食物、Wi-Fi無線熱點、日用品及服務等,甚至為子女交學費。企業更與IBM合作,開展利用區塊鏈(Blockchain)保安技術運作的貨幣,加上專用手機應用程式內的電子錢包,為收入微薄、未必符合傳統銀行開戶條件的人,提供安全可靠的理財方案。
Plastic Bank不但重現廢膠的商業價值,更為發展中國家的民眾提供改善生活的機會。當然,企業長遠目的是要減少新塑膠被製造,因此收集到的「社區塑膠」(Social Plastic)會賣予各大企業,進入全球主要商品供應鏈循環使用。在第一間收集站正式營運前,Plastic Bank已經成功引起全球關注,獲得超過250間媒體報道、近100萬Facebook追蹤,其後更有50多個國家主動提出合作邀請。
手機程式確保紀錄穩固
創立Plastic Bank的加拿大人David Katz自小對創業充滿濃厚興趣,早年他在家鄉的大學參加一個為期10天的課程,希望在導師帶領下想出絕世好主意。喜歡在海邊冥想的Katz,發現最好的創業念頭早已潛伏在他腦中20年。海岸線的垃圾年復一年增加,不正是他改變世界的好機會嗎?好學的Katz參與另一3D打印研討會時,驚訝於一塊打印原材料的售價竟是普通塑膠的8倍,而兩者只是形態不同。他便意識到,如果能改變大家對廢膠的看法,將污染物轉化成有價值的原材料,將會是一門龐大商機,對深受其害的發展中國家尤為有益。

塑膠發明於1950年代,目前已有將近90億公噸被生產出來,大部分都未被分解。

Katz邀請另一創辦人、商業策略師Shaun Frankson加入團隊後,很快便確立了商業模式,並於2013年正式成立Plastic Bank,與非政府組織在秘魯試行計劃。

剛開始營運時,他們只倚靠紙筆記錄每比交易,不過考慮到企業應有的系統和規模,便著手研發手機應用程式,由塑膠收集、積分以至物資兌換,皆有穩固安全的電子紀錄,也成為用家的可靠錢箱。

龐大商機吸引民眾參與
塑膠發明於1950年代,目前已有將近90億公噸被生產出來,大部分都未被分解,每年共有超過800萬公噸廢膠流入大海,海洋生物會把廢膠碎片當成食物。據海洋保護協會(Ocean Conservancy)的研究所得,超過六成海鳥及100%海龜體內發現塑膠物質,人類活動對海洋生態的影響可見一斑。有科學家估算,2050年的海洋塑膠總量,將會超過海裏所有魚類的總重量。

每分鐘就有相當於一輛垃圾車的塑料垃圾進入海洋,每年總計800萬噸,為海鳥、魚類及其他生物帶來毒害。(Plastic Bank fb圖片)

不過,心態積極的Katz看到的卻是龐大契機。他想到,若以每公斤0.5美元的回收價計算,目前全球廢膠加起來總值4兆美元,足夠解決全球貧窮問題8次有餘了。當塑膠變得值錢,人們便不會隨手丟棄到河道,而是立刻回收,將廢膠再造成有價值的原材料。民眾變成多勞多得的環保先鋒,更可以成為一門生意。

Plastic Bank於2014年正式在海地創立第一間回收站。物資短缺的社區總是各自為政,居民都對這個看似完美的的制度存疑。Katz卻決意打破隔閡,鍥而不捨地獲得當地群眾信任

基於當地缺乏回收制度,民眾總不能長途跋涉地運送塑膠至單一地點,公司因此決定擴展各區現有的社區設施和公用地方,目前已有超過40間分站,未來更打算進駐雜貨店、賭博投注站等,希望在海地達成超過1000間分店的目標。

各國回收模式因地制宜
在太平洋另一端的菲律賓,Plastic Bank採取了截然不同的營運策略。由於當地的回收業非常蓬勃,民眾已習慣把各種廢料包括塑膠拿到商舖賣錢。公司遂在當地成立合作社,連結150間個體回收店,為他們提供電子營運平台,並透過企業支援改善利潤。民眾更可以透過特許經營方式,在自己的社區開展生意,Plastic Bank會提供相關創業培訓,改變他們的命運。

Plastic Bank希望回收倫理能成為新興經濟體的主流文化, 鼓勵當地人共同實現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。(Plastic Bank fb圖片)

Plastic Bank目前有超過2500名活躍回收者,分布於海地、菲律賓、巴西及印尼,共收集了近8000萬公斤廢膠。該公司更打算把版圖擴展至超過20個國家,因應各國特色制訂不同方案。由於現今消費者對企業社會責任(CSR)日益重視,吸引到不少大企業購入Plastic Bank的再造塑膠,包括馬莎百貨(M&S)、蜆殼能源(Shell Energy)、嵐舒美妝(LUSH)及德國大型連鎖超市Aldi等。不過,Plastic Bank的終極目標,是動員全球各地群眾,令更多大企業採用其再造塑膠。

在科技創新方面,Plastic Bank亦將進一步加強目前手機應用程式,利用IBM的視覺識別技術,協助用家辨認不同種類的廢膠,令收集時事半功倍

【資料來源】:blockchain-councilstartupbeat

【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】

【鄭重聲明】

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權/錯誤不完整之處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繫修改刪除。謝謝。內容分析僅供參考,並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。風險自控。

▪ Follow Us 👉 Instagram | Facebook | Telegram | Twitter | Youtube | Medium | Linkedin | Mail

43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